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为何朱元璋轻松养兵百万而崇祯无钱发饷?1368年5月13日收复潼关

2022-10-08 16:27:04 292

摘要: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何朱元璋轻松养兵百万而崇祯无钱发饷?1368年5月13日:冯胜率领明军收复蒙古占领下的潼关。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你怎么看?原因很简单,任何一...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何朱元璋轻松养兵百万而崇祯无钱发饷?1368年5月13日:冯胜率领明军收复蒙古占领下的潼关。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你怎么看?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优秀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甚至改革,绝对不是永远包打天下的。

在明代建立之初,卫所制度还是很先进的,大明政府不需要承担什么太多军费。随着卫所制度的垮台,大明改为需要巨额军费的募兵制,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古代军队制度的主要问题,无非是这几个。


第一军费。

大家不知道,养兵从古至今都是很费钱的!

正常来说,完全脱产且装备不错的士兵,要十多个老百姓才能养一个。

如果是装备精良且昂贵的士兵,比如骑兵,更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老百姓才能养活一个。

古代骑兵的一套装备,包括马匹、盔甲、武器都是非常昂贵的,价格不菲。培养一个职业骑兵,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对于任何朝代来说,养兵都是很费钱的。

很多国家之所以灭亡,就是被沉重的经费压垮了。国家经济崩溃,外敌趁机入侵,老百姓困苦不堪,被迫揭竿而起,王朝在内忧外患下崩溃。


清末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满清使用了高达1亿7000万两白银的军费,镇压西北回乱花费1亿2000万两,镇压西南杜文秀等叛乱花费7800万两,镇压北方捻军花费3000万两,镇压粤闽地区台湾人民起义花费2000多万两。

这5次镇压就花费4亿2000多万两军费,让人瞠目结舌。

这还是公开的费用,不包括各种连带费用。

将连带费用都算进去,如各地编练民团乡勇的费用,仅仅镇压太平天国就用了6亿两白银。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1850年,满清国库只有737万两白银。

为了支付这笔巨额军费,清政府四处搜刮,加税、摊派、借钱、强行掠夺、借洋人债务,无所不用其极,国家经济受到极大摧残。

满清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应付目前的军费短缺,造成一系列可怕后果。

连连的内外征战,巨额军费彻底拖垮了清政府。老百姓甚至商人被反复压榨,已经两手空空,实在没钱了。向洋人借的外债多如牛毛,加上利息更是相当可怕,成为未来百年中国历届政府的沉重负担。洋人也不是傻鸟,很快就不愿意再借了,需要满清拿出税收、矿山甚至主权作为抵押品。

接着,中法战争花费军费几千万两,收复新疆又是几千万两。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满清根本就拿不出军费。


相比小日本轻松拿出1亿6000万两白银做军费,满清求爷爷告奶奶才凑齐了6000万两,其中约4000万两是外债。

从这一点来看,满清就不可能获得甲午战争的胜利。


第二军阀拥兵自重。

一旦将军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很容易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汉末三国时期唐末地方节度使都是好例子。国家很容易陷入军阀割据的混战中,从内部崩溃。

明代的卫所制度,源自于南北朝、隋唐的府兵制度。

府兵制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瓦解传统的门阀家族,和拥兵自重的军阀。

府兵制度建立在均田制度之上,而秦汉的门阀家族控制着大量的农民和农奴,通过掌握的土地控制这些人,形成地方上的强大实力,甚至可以左右地方政府。


均田制度就是国家给农民若干土地,让他们脱离门阀家族自立,接受国家而不是门阀家族管理。这样一来,祸乱中国上千年的门阀家族逐步瓦解。

在授予农民田地的同时建立府兵制度,同今天的民兵制度也很接近。平时农民在家乡操练,接受地方军官的训练,一旦开战就集结起来赶赴战场作战。

府兵的田地是政府赐予的,所以政府平时不支付军饷,府兵必须自备武器和赶赴前线的粮食,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销。


同时,府兵平时在家乡,接受政府安排的军官们的训练,一旦开战就由另外的将军指挥。训练士兵的军官,同指挥作战的军官不是同一人。

从而避免出现三国时期,军头将士兵作为自己私有财产,士兵也只听从军头的指示,形成实力派军阀的局面。


第三临时征召的官兵不堪重负。

如果采用遇到战争才临时征兵的方法,这些官兵战斗力都比较低下。

古代和今天大同小异,有很多职业兵种。

比如骑兵、弓箭手、水兵之类都是专业军人,临时征召士兵很难胜任。

以弓箭手为例,一个强壮的农民小伙必须经过1年专注训练才能出师,勉强可以作战。

想要成为优秀的射手,至少还要在训练1到2年,同时必须保持不间断地持续练习。诸如英国长弓兵,干脆就是终身训练的职业兵。今天发现英国很多长弓兵的遗体,脊椎都有所变形,这就是十多年拉弓出现的后遗症。


至于骑兵要求就更高。

即便是精通骑术的士兵,想要在马上精准射箭,也要训练多年才能得心应手?

为什么蒙古骑兵可以纵横天下?

当年可以拿出10万擅长骑射的骑兵军团,在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可以办到。

仓促征召的农民军只能用冷兵器搏杀,依靠数量优势取胜。一旦遭遇强悍的敌人,或者需要长途远征,这些农民军往往没什么用处。乌合之众的士兵,人数越多就败得越惨,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

为什么隋炀帝远征高句丽连续几次都战败了?

除了他不会打仗以外,隋军多是强行征召的农民,战斗力很差。

如果大家打野战,隋军还可以依靠人数优势获胜。现在是攻城战,人多就没有大的作用,隋军根本攻不破高句丽的坚固城市。


第四兵员数量不能保证。

古代普通老百姓一般不愿意参军,毕竟军人吃苦还会送命,社会地位也不高。

古代一些朝代,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直接在他们身上甚至脸上刺字,侮辱性很强。

这种情况下,单靠的募兵并不容易招到人。

刘备这么大的名气,在新野驻扎多年,也是“兵不满千”。

如果突然爆发大规模战争,朝廷想要迅速征到大量士兵很不容易。

所以,朱元璋的卫所制度,在当时来看是很先进的。


第一,卫所制度实际上是军屯制度。

给军户大量的土地,让他们屯田自给自足,大大减少了国家军费开支。

本质上,卫所制度同府兵制度都差不多,但府兵是授予农民土地,农民作为回报,作为军人为政府作战。


卫所制度则不给农民土地,而是建立专门的军户,由士兵屯田耕种国家的土地,然后从土地收成中获得军饷来养家。

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大大节省军费,军费基本都由卫所士兵自己提供。由此,普通民众的负担大减,不会出现民众被军费压垮的局面。


第二,卫所不会成为军阀。

上面也说了,府兵制度就可以避免出现军阀,卫所制度更是如此。

在明朝维持卫所制度期间,没有出现过割据的军阀。

卫所军官只有管理权,没有军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

卫所的军官不能指挥部队作战,更谈不上控制地方行政,也就不能形成军阀割据的力量。



第三,卫所士兵战斗力较强。

卫所的军户是世代职业军人,每家一般出两个青壮年从军,一个负责作战,一个负责维持前者生活,两者也会轮换。

这些军人平时训练时间较多,还有父辈传授战斗经验,军事素质肯定比临时征召的农民要高很多。由此,卫所可以训练大量弓箭手、骑兵、炮兵等职业兵种,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四,卫所可以保证军人的数量。

卫所的军人是世袭职业的,可以保证足够的数量。

隋朝府兵制度时期,全国就有68万府兵可以使用,明军更是如此。

明朝初期,全国卫所士兵高达270多万,数量极为惊人。

一旦开战,明朝政府直接让卫所的职业军人出征即可,不需要临时征兵,不存在招不到人的情况。

就明朝初期和中期来说,卫所制度是很先进的。

卫所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


隋唐府兵制度之所以垮台,最重要的是均田制度崩溃。

府兵是建立在均田制度上的,国家给农民大量田地,农民以此生活,同时有能力自备武器和军饷为政府作战。

随着唐代中后期的严重土地兼并,农民的土地被蚕食很多,到了连自己都无法养活的地步,哪里还有能力出兵作战呢?


卫所制度的崩溃,也是类似的原因。

军户是世袭制度,卫所的军人必然要结婚,家庭负担较重。

随着卫所的土地被豪强以及军官大量占据,已经无力负担士兵的足额军饷。甚至作战时候也存在军粮和饷银的缺口,平时更是拖欠严重。

正统六年(1441),兵部尚书王骥奏称,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余亩“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


士兵无法养家,哪里还有心思去打仗。

同时,卫所监督机制太差,军官虽不会叛乱,却不让士兵正经操练,而是为他打工、种地,形同农奴、仆人。

久而久之,没钱且奴仆一样的军人,穷困潦倒、士气低落、被社会鄙视,自然毫无战斗力了。

传教士利玛窦的《16世纪的中国》中所见:“在这个国家中,也许没有哪个阶层比这些士兵更为卑贱和懒散了……平时,他们抬轿、喂马,像奴仆一样受人役使。”


更要命的是,卫所还是世袭制度,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接受奴役,自然出现大量逃亡现象。

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逃亡官军竟达163万人。万般无奈下,明朝政府开始用募兵补充缺口。

正德十四年(1519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嘉靖八年,桂萼公布天下兵籍,仅有兵士97万,朱元璋时期则有270万。而这97万中,还有很多是吃空饷的空名字。

卫所士兵逃亡太多,即便重要的边关地区士兵往往只剩下一半,内地卫所逃亡士兵高达八成。

为什么当年倭寇可以在东南沿海肆虐?当地卫所内士兵所剩无几,而且战斗力低劣,同普通农民已经没什么区别。换句话说,这些地方等于没有军事防御,倭寇进出如若无人之境。


到了明朝后期,卫所名存实亡,已经完全由募兵制度取代。

戚继光的戚家军,完全是募兵。辽东李如松和袁崇焕,以及后来吴三桂的军队,也多是募兵和地方乡勇为主。

代价就是,募兵制度需要巨额的军费,单个招募的士兵,所花军费是卫所士兵的好几倍。


到明朝嘉靖时代,军饷从“五十九万而增至二百八十余万”。

明代自万历末期以来,每年财政盈余最高不过几百万两白银。张居正的变法如此成功,也不过给朝廷留下了七百万多两白银的家当。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加派辽饷五百二十多万两,尚且还能勉强承受。

而崇祯四年(1631年)辽饷就高达一千多万两,十年加剿饷二百八十万两,十二年再加练饷七百三十余万两,加派总数高达两千余万两。

这么大的数字,崇祯就算把紫禁城拆卖了也是无法承担的。


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 :没钱!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