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潼关

时间:2022-10-08 15:46:58 | 浏览:199

崤函古道西端起点——潼关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汉代以来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探访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潼关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点。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三秦

崤函古道西端起点——潼关

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汉代以来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探访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潼关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点。

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三秦锁钥”的雄关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昭示着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风云印记。虽然潼关失去了作为险峻关隘的地位与功能,但行走在潼关古城里,抚摸历史残存的印记,仍能感受到潼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了潼关的险峻。潼关因“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与山海关并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志》中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潼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马超于此,潼关始见于史册。其后,潼关城址几经变迁。据学者分析,其原因皆与控制通往关中腹地的东西大道有关。现存的关城建于明朝初年,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周长约8公里。西门紧靠黄河,北墙立于黄河岸边,东门接近原望沟口,南墙蜿蜒于南塬半腰,潼水穿城而过流入黄河。

从地图上看,潼关的城市布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潼关之南,有秦岭雄峙,分布着深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宽数十米的禁沟,同时为增强禁沟的防御功能,设十二连城关,以防秦岭诸谷之险,旧时各关均驻重兵把守;附近有渭水汇入黄河东下,是天然屏障;西侧有太华山,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城东的金陡关,依托绝壁筑关,用以抵御东来的侵扰。此种形势,确是“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地。险要的地形、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古潼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据学者分析,设置潼关的原因不是为了防御和出击东来的敌人,而是堵塞西部敌人的进犯。东汉首都在洛阳,为了守卫都城安全,设置了许多关隘,其中新安函谷关就是其中之一。

东汉末年,关陇地区的军阀董卓等起兵作乱,威胁洛阳安全。潼关向西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官府就在平原进入豫西山地的险要位置上设置了潼关。这是潼关替代函谷关成为关中东部门户的地理因素。潼关关城从汉代到唐代两次迁徙,三地设防,直接原因就在于通过城址地点的调整,实现更有效控制通往关中腹地大道的目的。

潼关也是历史上漕运的重要中转站。记者在查阅文献中了解到,潼关附近的漕运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现端倪。汉代曾在此建立京师仓,隋代在此建立永丰仓,运往关中地区的粮食要在此地集中,然后通过漕运运往长安等地。潼关漕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黄河漕运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

潼关古城自建关以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历史上的潼关不仅仅是一座关隘,也是一座城。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万历年间,潼关居住者中,军民各半,是一座关隘型城市。

险峻的山川形势和厚重的历史让潼关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雄关虎踞、风陵晓渡、黄河春涨、中条雪案、秦岭云屏、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院神钟是著名的潼关八景。

记者了解到,依托历史遗迹,潼关实施了古城恢复项目。该项目以关隘文化为主要特色,项目建设包括“一带”——城墙风光展示带;“三轴”——潼河水系景观轴、南街交通发展轴、老县道交通发展轴;“八节点”——南门节点、南水关节点、西门节点、北水关节点等八个节点;“十一片区”——潼河南街商业街区、水坡巷传统居住体验区等十一个片区。

最近建成的潼关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潼关历史的重要窗口。馆内一层的“千古潼关地灵人杰——历史文明厅”通过主题雕塑,再现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辉煌面貌;二层的“气吞山河铁马雄关——关隘文化厅”让人感受到潼关千百年来的战争文化;三层的“漕运商贸民俗工艺——水运民俗厅”让人可以领略黄河漕运码头的繁忙景象。

如今,站在博物馆观景平台上远眺,黄河尽收眼底,千年古城潼关的未来值得期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实地考察,推进了对历史上的崤函古道交通线路的研究。如1983年,复旦大学教授王文楚发表于《历史研究》的《唐代两京驿路考》一文将散见于史籍、地志及唐人诗文中的两京间馆驿予以辑集,详细考证了各个驿馆的地点,论述了驿路行经路线及其变迁,考述了崤山南路的变迁情况;1986年,王文楚另一篇论文《西安洛阳间陆路交通的历史发展》,对这一交通线路作了周密考证,两篇文章被看作研究长安、洛阳间道路交通的姊妹之作,对交通线路的复原具体清晰。1985年,台湾学者严耕望在其《唐代交通图考》的第一卷《京都关内区》中以篇一“两京馆驿”、篇二“长安洛阳驿道”,详细论证了唐代长安、洛阳间道路交通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等。此外,已故历史学家杨向奎、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洛阳当地学者胡德经等对崤函古道的具体线路也作了考察,虽然学者的考证研究结论迥异,但对于复原这条古道的历史面貌都提出了一些予人启发的观点。21世纪以来,西北大学教授李健超、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久昌等学者对崤函古道的历史与变迁展开了新一轮的专题研究。

对崤函古道的研究,在古代交通体系、军事地理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著述。如已故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在《三门峡与古代漕运》《函谷关与新函谷关》《论我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的局面和南北对立的局面》等文章中对崤函古道的交通体系、所处的战略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老一辈学者蒋若是、杨向奎等曾就发生于崤函一带的著名战役崤之战的具体发生地撰文论辩。

一些学者还对崤函古道上的关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艾冲对潼关的创建年代、城址变迁进行了考证;郑州大学教授陈隆文撰文分别从文献中考证了崤函古道上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雁翎关、潼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教授穆渭生对函谷关与潼关的兴替进行了考证。

作者:张杰 张清俐

来源:潼关文物旅游局

相关资讯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丨探访潼关:见证“三秦锁钥”开启生态大门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是关中的东大门,也是进出三秦之锁钥,因其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素有“畿内首险” “四镇咽喉” “百二重关”之誉,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曾无数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潼关黄河湿地:构筑陕西东大门生态屏障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 王杰臣):“过去有一句话叫,‘潼关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如今这一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潼关县目前林地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8.67%,森林覆盖率达46.23%。潼关县位于秦、晋、

金秋丰收景陕西潼关满山石榴红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陕西渭南潼关县的石榴种植基地里,满山的石榴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压弯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称重,一派丰收景象。潼关县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石榴种植是这里的传统产业,种植面积接近4.5万亩。近年来,当地加快进行传统品种的更新迭代

潼关:想当年群雄必争的雄关,今天居然要蹭肉夹馍的热度

近日,潼关因“肉夹馍”再度上了热搜,有点出人意料。自汉代建城以来,潼关始终以坚城、关中门户等为代名词,主打金戈铁马的战争范儿;抑或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格调,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在边塞或怀古诗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因肉夹馍而意外收获

一条道上两座雄关,函谷关和潼关哪个更险要

春秋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迅速膨胀,触角延伸至河南灵宝一带。秦王“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 ,大抵为备山东诸侯也 ,今者诸侯多其力 ,因建关而备之。”函谷关建成之后,“秦有崤函之固。”东汉末期,潼关在乱世中崛起,长安通往洛阳的驿道因

潼关:从“小而美”走向“富而强”

走进秦王寨社区、上善村、四知桃林寨村……,环境清幽、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嫩柳婀娜,好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这是来自四面八方人民群众和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团一行人的真实体会和真实感受。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潼关不仅有肉夹馍,在古代还是兵家必争之地,美食美景堪称小西安

  最近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库尔勒香梨的维权事件可谓是在网上形成了风口浪尖,一直霸占着热搜,如今随着随着有关部门的澄清,基本已经得到了处理,不过这一次也让南方的朋友,第一次知道了潼关这个地方,其实潼关不仅仅只有肉夹馍,在古代是一个兵家

最新回应!潼关县政府已介入“潼关肉夹馍协会”维权事件,该协会半年新增诉讼超300起

大象新闻记者 张嘉忆 王文斌“我开的店原来叫‘岐俏俏老潼关肉夹馍店’,现在把‘老潼关’三个字去掉了,目前调解的初步结果是赔7000多块钱。”郑州岐俏俏肉夹馍店高老板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他于2019年对“岐俏俏老潼关肉夹馍”进行注册商标,在10

潼关迎来“绿巨人”

渭南日报 记者 吕洁 赵倩茹为服务十四运,提升省内旅客列车开行品质,让“复兴号”列车奔驰在三秦大地上,8月3日,记者从渭南火车站了解到,即日起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在西安至宝鸡开行2对“绿巨人”、宝鸡至潼关开行1对“绿巨人“。为迎接“

兵力优势明显,背靠西北大本营,潼关二十万守军为何遭遇惨败?

​在说起潼关守军全军覆灭时,很多人通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哥舒翰想依靠潼关天险防守,而唐玄宗非要逼哥舒翰率军出战。于是乎,被逼无奈的潼关守军在哥舒翰的带领下,走出潼关与安史叛军展开野战,结果被打得全军覆灭。我查了很久,并没有查到这种说法的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迈阿密游记张姓女孩名字大全云服务器技术网大数据信息网攀登珠峰资讯网母婴品牌网比利时旅游芽庄旅游网慧为智能股票艾灸知识网昭通新闻头条网德阳今日新闻网黄冈新闻头条网比亚迪A股苏宁易购股票龙马精神电影网箭牌家居股票名人名言大全少儿培训学习网今日聊城南宁分之道官网保龄球初学网桂林旅游网今日榆林玉石期货网今日淄博株洲新闻头条网今日马鞍山古井贡酒股票网保山今日新闻网
今日渭南-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渭南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陕西省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渭南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空港80公里。
今日渭南 76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