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08 15:26:46 | 浏览:336

大荔冬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大荔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50亿元,这在全国为数不多。“大荔冬枣”能不能复制,能不能成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渭南市大荔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大荔冬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大荔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50亿元,这在全国为数不多。

“大荔冬枣”能不能复制,能不能成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渭南市大荔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面对产业结构不优、不精、不强及营商环境和市场预期尚有差异等不足,结合“农”字和地域特色,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荔模式”道路。然而,大荔特色农业不光是冬枣,放在整个特色农业产业角度去看,高质量发展还要做好、做实“农”字文章,加大力度对特色农业进行再提升。

机遇:区位、文化、特色农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大荔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大荔处在国家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优势条件下,是汾渭平原重要的农作物主产区,地处陕晋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大荔县域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其中黄河滩区耕地面积约为15万亩,冬枣约为7.8万亩,剩余7.2万余亩为其他杂果和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随着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在黄河滩区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发展水产企业有近20家,渔业养殖户约300户,渔业总人口约2.4万人。

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彰显。大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近百项,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历史素材。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大荔人民,汲取着黄河奔腾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原本“黄河滩地多盐碱,只长荒草不长庄稼”的荒地变成了如今的良田,更磨砺出大荔农民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精神。“母亲河的水,勤劳的人们在耕耘,黄河滩里万亩莲,风吹麦浪说丰年,枣花香遍黄河岸.”这是黄河边上大荔严通村的村歌,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唱出了黄河成为幸福河的心声。

特色农业全国标杆。大荔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千年河西地、关中米粮川”的美称。全县耕地面积150万亩,2020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6.54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5.26万亩。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2019年建成2.11万亩,2020年建成6.5万亩,2021年已建成5万亩。近年来,大荔县农业产业化集聚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大荔的冬枣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续三年跻身“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全县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年产突破50亿元,是大荔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困境:不优、不精、不强

大荔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虽有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优、不精、不强及营商环境和市场预期尚有差异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仍处在浅层次。大荔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项目结构不优,产业类项目偏少,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程度不高,发挥带动性不强。例如大荔家庭农场有295个,无一个达到国家级标准,达到省级标准的也仅有24个。合作社注册有2440个,达到省级标准的15个、国家级的7个,国家级标准的仅占0.03%。龙头企业数量仅有21个,且无一个达到国家标准。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过渡期,特色农业没有提升为现代农业,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农旅融合仍处在低层次。结合黄河流域大荔特色农业,打造农旅融合虽有前景,但在目前实际发展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现有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性、前瞻性和创新能力明不足。农旅资源得不到充分整理发掘和有效开发利用,文创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农旅发展的机制体制仍不完善,资源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旅产业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资本介入很少,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低,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能吸引人却留不住人,旅游产值对财税贡献率不高。

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是防洪安全形势严峻。黄河大荔段属黄河小北干流下段,流长38公里,河床宽浅,泥沙长期淤积,洪水频繁,岸滩坍塌严重,防汛任务重,安全压力大,是全省防汛工作的重点。二是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其中由于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有9500亩耕地撂荒。东部的黄河滩区、北部台塬,南部沙苑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部渭河阶地洛惠灌区灌排分离,45万亩农田排水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保护区保护力度不够。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渭河生态保护区立法工作滞后,水政综合执法难度大,整治非法采砂等手段缺乏。四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有机质含量不高。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规范,特别是小农户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达标的问题和农业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困难的问题。

路径:科技、文化、创新

大荔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做实“农”字文章,需科学判断,明确发展路径,加大力度对特色农业进行再提升。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一方面是优先发展以创新为引领。全面建设黄河流域大荔品牌,强化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乡村产业的延伸与提升,强化政府引智、引技、引资等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是优先发展以绿色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硬性工程措施和柔性调蓄手段,着力防范水之害,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现“留水保土”,有效遏制黄河滩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在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中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凸显黄河流域地方特色。

高水平统筹规划,打造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是高水平统筹规划要着眼“内在”要素。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大荔农业发展的实际,科学构建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特色农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支持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探索建设农业生产联合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二是高水平统筹规划要借助“外力”作用。首先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探索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其次将人才振兴计划作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推广人才。健全农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科技兴农,打造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一是做好科学用水。加高培厚黄河朝邑围堤下段堤防,提高黄河小北干流防洪能力。农业生产方式向科学节水转变,坚持以水定域、定地、定人、定产,优化提升空间容量,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并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二是推广“小坡冬枣”模式。安仁镇小坡村是大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向黄河盐碱地要效益的典型示范。小坡村共有耕地面积1. 5万亩,其中冬枣面积1. 2万亩,年产量达1. 5万吨、产值1. 5亿元,仅冬枣一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 7万元,高出渭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冬枣产业使小坡村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总结小坡村的经验:一方面是有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和有一支团结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是科技兴农的支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文化助农,打造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以黄河流域文化为平台,探索大荔“黄河文化”+“特色农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是深度挖掘黄河流域大荔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积极推动大荔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推进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科学规划、邀请专家把脉,系统保护好大荔黄河文化遗产,整合大荔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大荔黄河博物馆的功能,构建特色鲜明的大荔黄河文化。利用大荔档案馆的黄河滩地鱼鳞图册及黄河文化资源,结合“农”字特征,打造富有特色的大荔黄河流域“农”+文化。二是做好黄河流域大荔农旅、文旅融合新文章。突出文化旅游特质,持续深化经济发达镇建设,规划实施大寨古村落保护开发、平罗村民宿、农贸综合体等项目,打造古今辉映、林田共生的历史文化名镇;结合生态湿地特色,开发黄河湿地游、多彩渔村等特色乡村游为主的旅游产品,打造以水见秀、以文彰韵生态湿地小镇;彰显黄河人文底蕴,依托沿黄观光路,辐射串联特色村落、古镇古渡等节点,打造文化为魂、旅游增色的沿黄风情小镇。(作者:渭南市委党校 张亚娥)

来源:当代陕西杂志

编辑:魏 栋

责编:党宇杰、史 平

审核:张 蕾

大荔宣传

微信号|dalixuanchuan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喜欢请点击!

相关资讯

闯新路、破险阻,湘潭怎么干|雨湖区党建提级、发展提速工程调研座谈会召开

会议现场。连日来,雨湖区围绕“闯新路、破险阻,湘潭怎么干”这一主题,紧扣七个“围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2月9日,雨湖区党建提级、发展提速工程调研座谈会召开。区委书记段伟长等出席会议。“实现三医联动”“加强街巷管理”“继续推进党建五化建设”

惟实励新,共谋发展

四川新闻网消息9月16日下午,德阳中学全体行政召开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对标省内名校,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进行深入思考,广泛讨论,进一步科学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德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田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田斌重点部署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丨四川遂宁:建设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新进展释放新信号,新使命推动新作为。遂宁,是联动成渝的发展轴心、毗邻地区先行区,也是互济南翼、北翼的中枢纽带。“即将出炉的《

召开游仙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2022年第三次会议陈华斌主持

9月14日,区委书记、区服务业领导小组组长陈华斌主持召开游仙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2022年第三次会议,分析研判上半年服务业运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安排部署第三季度工作任务。区委副书记、区长韩晓清,副区长薛清泉及区级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华蓥市?

华蓥,是广安“双百”组团城市计划两大副城之一。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榜单发布,华蓥排名第89位。华蓥是个非常年轻的城市,当年从广安和岳池划出十几个乡镇设立的,有如今的城市规模,算发展的很好了。华蓥市户籍人口有36万

兰溪发展重心迁移!恭喜!买这个片区的人赚大了

城市中心,乃一个城市行政、经济、文化的核心所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规划的变动而不断迁移。举个例子广州市原来的中心在荔湾区,向东发展30年后,广州在2004年底确立了天河区为新的城市中心。“菜地变CBD”,这是人们对广

非凡十年 丽水巨变|夯实基础建设 擘画发展蓝图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一条条“共富路”在处州大地延伸开来,连通“你我他”。一座座“民生桥”在人民群众心间架起,通达“昨天今天明天”。近年来,丽水抢抓机遇,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持续发力,不断加快综合交通、民生水利、绿色能源等重大基础设

漯河未来5年咋发展?快来提意见!

关于开展“我为漯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活动的通知“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奋力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关系

漯河市召陵区:聚焦项目建设打造跨越发展新高地

映象网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李全胜)风劲帆满海天阔,金秋奋进正当时。漯河市召陵区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全力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绘就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壮

多彩六安,绿色发展

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中和",基本上替代火力发电、燃油汽车,并且基本完成建筑零排放。六安市裕安区坚持绿色发展,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12月1日,夏尔特拉(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考察洽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理查德米勒收藏家株洲新闻头条网索尼电视评测网流浪地球2影评网襄阳新闻头条网TCL科技A股京东JD美股李宁股票资讯网古力娜扎影迷网水族养鱼器材网南京旅游网蓝月亮洗衣液评测网名剑球杆康佳冰箱评测网道恩强森影迷网
今日渭南-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渭南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陕西省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渭南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空港80公里。
今日渭南 76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