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19:30:37 | 浏览:950
新时代的美丽大荔,聚焦历史人文荟萃,挖掘传统文化底蕴,生动传神地展现乡土风情,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激发“六乡”活力,扬起乡村全面振兴的风帆。
黄河东逝,流不尽千年河西地。
镰山两润,倾泽于关中米粮川。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宜镇北贝村、东高明村、两健村以及两宜镇“镇名”由来的故事。
北贝村
古时名贝家庄,四周由厚土城墙围着,村南筑建寨子城,以抵御外侵。村由薛马汪杨四大家族组成,均有祠堂佐证,屋上两边挑角翘首,起挑飞翠颇具气派,虽经风霜岁月更显俊整古气。古时马姓家设私塾,乃启蒙的幼学琼林。马氏家院,典型的清式四合院。上房屋脊梁上镶梁木三块,一间一块,文曰:若考作室,冰心塞渊,肯堂肯构,尔宅尔田,慎德乃臧终焉。克家经训化居,懋迁本支百世,於斯万年。马氏家院现已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保护项目。
东高明村
相传,清时住在寨子城内的李氏家族,在战乱时期的为清朝军队捐粮三千余担解困,清代皇帝因捐粮一事赐东高明村皇绳、御棍奖赏,同时昭告天下“用东高明皇绳、御棍打死人不偿命”,过往官员到村碑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由于东高明村的名气天下皆知,人们络绎不绝争相观光,民间就有到村观光路线的传说:走朝邑(县),塆龙家社的佳话。两健村
据《张氏丁谱》载:明代嘉庆年间关中大地震后,张姓一支部分人由河南迁往山西、由山西迁往陕西,迁入西高明村的又分出部分迁入两健村。明末清初,社火发展成熟,锣鼓舞是该村一个重头戏,表演形式灵活,善始善终;注重效果,入耳动听;节奏严谨,阴阳适中;快慢结合、流畅贯通;响彻云天、震撼长空,十里八乡素有影响。
两宜镇“镇名”的由来
编辑| 付桂茹 审核|刘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