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韵今风同频共振文旅融合绘就新景

时间:2022-10-08 16:29:22 | 浏览:2450

文旅融合看渭南系列报道·潼关篇 本报记者 王彩娜 潘英丽许娜 李冰岳渎相望,千古潼关。回眸过去,潼关文明之光源远流长;纵观当下,潼关与时俱进活力无限。在古风今韵的交相辉映下,潼关县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

文旅融合看渭南系列报道·潼关篇 本报记者 王彩娜 潘英丽许娜 李冰

岳渎相望,千古潼关。

回眸过去,潼关文明之光源远流长;纵观当下,潼关与时俱进活力无限。在古风今韵的交相辉映下,潼关县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通过“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勾勒出潼关古关、古城、古战场,大山、大河、大沟壑,黄金、黄河、黄土地的壮美画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战鼓闻令而鸣,扬帆迅疾而行。近年来,潼关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真正把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今年,提出了“要深入挖掘潼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推介,叫响潼关文旅品牌”。并确立聚焦“打造秦晋豫金三角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总体目标,深入挖掘潼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推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黄金工业游、乡村休闲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打造北部古城文化体验区、中部台塬休闲旅游区、南部秦岭山岳观光区。以潼关黄金、潼关软籽石榴、潼关古城、潼关肉夹馍、潼关酱菜“五大品牌”为主攻方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全力推动潼关更多品牌进入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发挥潼关肉夹馍龙头作用,发展酱菜产业,带动潼关特色小吃竞相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特色美食地标名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潼关县文化活动突出品牌化、旅游工作突出全域化、文博非遗突出创新化、公共文化服务突出数字化、体育活动突出常态化。

以文化传承为抓手,推动文旅理念融合。先后建成潼关县博物馆、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潼关酱菜博物馆、潼关交通博物馆等博物馆,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完成了潼关县申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馆藏文物修复项目,十二连城部分烽火台保护修复项目的立项计划和方案编制,在古渡口景区建成了黄河流域非遗展馆,组织黄河老腔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30余场次。建成了三个潼关少儿老腔团,精心打造“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将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潼关酱菜工艺纳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

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依托黄金、关河、廉政等潼关独有的文化资源,持续开展“风筝节”“牡丹节”“石榴节”等系列活动,打造文旅新名片。与此同时,启动创建潼关古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岳渎景区陕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编制了《潼关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旅游路线铺设县里优质农产品专柜。并围绕肉夹馍、老腔、古战船等潼关特色资源,开发出一批旅游特色商品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快了“文旅+”“+文旅”的新型业态,塑造潼关旅游新形象。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文旅服务融合。近年来,潼关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两馆”数字化提升改造,全面覆盖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图书编目和借阅系统安装;精心打造15分钟阅读圈,率先在陕西省建成公安“警营书屋”、烟草系统“春雨书屋”及小区“家庭书屋”,并建立10家图书馆分馆、34个服务点,实现了县域内图书借阅资源共享。

此外,潼关还打造了“岳渎相望阅读潼关”“潼声朗朗读书分享”等特色阅读品牌,持续开展千人围棋赛、千人广场舞、黄河金三角乒乓球邀请赛、“喜迎二十大·文化乐万家”、“欢乐过大年·我们的美好生活”、黄河流域春节文化走亲优秀戏曲展播等活动,放映公益电影460余场次,戏曲惠民演出50余场次。

以宣传推介为纽带,狠抓文旅交流融合。今年以来,潼关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传统营销、节会营销、赛事营销、社会营销,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持续扩大了潼关文旅品牌影响力。

相关资讯

焦作市:围绕“一河一山一拳一融合”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

编者按:九曲黄河,奔腾向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大局所指、中心所在,就是政协所向。近年来,省政协持续围绕这一重大议题深入调研、协商议政。

舞阳非凡十年:苦干实干城乡巨变 擦亮文旅“四张名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 通讯员 潘泽豫“以盐强县、以农富民、以文增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5.07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是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省定贫困县;贾湖文化、舞阳农民画、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四张名片”越擦越亮,文旅融合全面发力;“

镜湖区聚焦“夜经济”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芜湖古城赫然在列,这不仅是对我区夜经济发展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多方通力协作的良好结果。 一是政企联动,拨发专项资金。2021年度,镜湖区政府与芜湖古城运营方合作,共同出资

卧龙区:聚焦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商贸文旅“引流工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通讯员 曹 飞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在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文化园一期建设工地,工人们再为最后的“十一”开园奋力冲刺,力争在十一国庆为广大游客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卧龙岗文化园。此外,该区围绕卧龙岗文化园“吃住游玩行”

郊区“三招棋”弈出文旅融合新局面

来源:阳泉日报荫营公社办公旧址、精美的雕花影壁、古老的民居院落……临近春节,位于郊区荫营镇上荫营社区的荫营古镇项目施工现场,那些定格在旧照片中的景象不少已经得以复原。“眼下,荫营古镇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红色文化展区、会议培训中心、特色

国庆假期怎么玩?烟台推出十大重点旅游活动+十大重点文化活动+百项精品文旅活动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30日讯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十大重点旅游活动、十大重点文化活动、百项精品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乐享国庆假期!国庆节十大重点旅游活动1.活动名称:60万消费券,约“惠”烟台内容:活动期间,烟台市

美在菏泽丨巨野:文旅产业点亮麒麟之乡“双招双引”跑出加速度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菏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展示2021年菏泽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菏泽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共同推出“美在菏泽·2021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潼关:从“小而美”走向“富而强”

走进秦王寨社区、上善村、四知桃林寨村……,环境清幽、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嫩柳婀娜,好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这是来自四面八方人民群众和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团一行人的真实体会和真实感受。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潼关和开伯尔山口地形相似,为何一个固若金汤,一个屡遭攻破

大诗人杜甫曾经在自己著名的“三吏”《潼关吏》中提到“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点出了古代潼关的位置险要。潼关在古代有很多美誉,比如说“天下第一关”、“四镇咽喉”,这都是因为它有极强的防御功能。然而南亚的开伯尔山口,地形与潼关相似,也是重要的

神木:打好生态环保基础文旅产业逆势突围

近年来,神木市主动求变,攻坚克难,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引进社会力量,提升老景区,发展新景点,通过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修复完善自然生态资源,成功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保龄球初学网箭牌家居股票海澜之家股票摄影爱好者广元新闻头条网民谣吉他网成都交友相亲网江门新闻媒体网电子烟品牌排名网汽车轮胎批发信息泸州新闻头条网桂林旅游网美食菜谱网物联网技术交流网网红奶茶排行榜祁门红茶官网张家界旅游网办公文具品牌网免费素材网伏特加品牌网今日烟台创维数字A股台湾岛旅游网河内旅游网皮革人才网今日承德宜宾新闻资讯网悉尼旅游网何姓取名网艾灸知识网
今日渭南-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渭南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陕西省东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渭南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空港80公里。
今日渭南 76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